
北段异动,南段高危:北海道地震风险最新解析
作为日本的避暑胜地,北海道深受日本海内外游客青睐。
但和静冈、大阪、鹿儿岛等日本热门旅游地一样,北海道也面临着大地震的较高风险。

西海岸主要有来自日本海盆缘断层带(奥尻海岭周边)的威胁,如1993年7月12日的北海道南西沖地震(M7.8),这是日本战后最具代表性的“日本海盆缘逆断层型海啸地震”之一,直接导致奥尻岛大规模海啸灾害和火灾,死亡人数230人。

东海岸则面临着来自千岛海沟的大地震威胁。千岛海沟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鄂霍次克板块下方形成的深海沟,其南北延伸约1,200公里。
千岛海沟以钏路市和根室市连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。

南段(十胜-根室海域):板块耦合紧密,俯冲角度较陡(约50°),中小地震频繁发生,会阶段性释放部分能量。
例如2025年5-6月十胜外海连续发生5次M5~6级地震,就属于典型的应力释放。南段M7 地震间隔周期约50~70年。
北段(择捉岛以北):板块俯冲角度较缓(约30°),板块间摩擦力更大,导致闭锁程度更高,能量释放频率低。
历史数据显示,北段M7 地震间隔可达百年以上,比南段间隔时间更长,这种“长期闭锁”可能使北段累积的应力总量超过南段。
北段的“低频高能”模式更需长期观测网络支持,日本已计划在择捉岛(俄罗斯实控区)增设海底传感器。
近期北海道的地震数据也完全印证了上述特征。

南段地震频发,震级相对较低;而北段6月以来仅有两次地震,分别是6月14日的6.1级地震和今天(7月15日)的5.7级地震。
这两次地震的震中都位于板块俯冲带中段的千岛列岛,凸显出闭锁区能量突破的迹象。单次震级虽未达巨震水平(M8 ),但低频次高震级的地震正是北段地震带的特点,如果频次增加可能反映闭锁区应力接近临界。

南段无疑更加高危。虽然北段应力累积总量或许超过南段,但受地质条件限制,实际释放风险仍显著低于南段。
但南段最危险的十胜-根室海域未来30年M9.1级地震概率高达40%,若断裂将引发26米海啸,将淹没钏路、根室等城市。
JCERI建议:
1、若你计划前往北海道,请优先避开千岛海沟南段沿岸(钏路、根室),选择内陆城市(如札晃、旭川);
2、关注JCERI实时风险指数,避开高风险时段和高风险区。